top of page

​要點三:穿插簡單和困難的要求

3

當我們要建立孩子的學習情境時,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應該包括他目前可以做到的(簡單的)、新的以及有挑戰性的行為(難的),這樣才能夠增加孩子的動機和自信心,使得孩子能夠成功地學會新的事物。我們要透過增加孩子動機的方式,使孩子原本會的行為變得更好,所以我們不可以一直給他困難的指示而讓孩子有挫折感,因而失去學習的動機。

因此,必須先了解哪些行為是您的孩子已經會的,而哪些新的行為能力是最近正在學的。

一般而言,在對孩子的要求上簡單的任務及困難的任務可各用約50%,不過這當然因人而異。如果孩子十分挫折或是周遭環境很難控制,則需要更多簡單的任務;反之,若孩子動機非常高,則他可能需要更多困難的任務,來促使他進步。

判斷能力分級

語言能力分級

【接收性語言】

舉例而言,我們想要教導孩子聽懂『丟球』的指示,並且做出把球丟到桶子裡的動作。孩子現階段的能力為能理解「手勢」,表示:當家長「拿起一個桶子,指向桶子裡面」,孩子就知道要把手中的球丟進去。此時,家長可以穿插比現階段能力再難一些的方式,也就是增加說「單音字」,例如「說『丟』或『裡面』,並且搭配手勢幫助孩子回應」。

接收性語言的初階vs進階提示

【表達性語言】

舉例而言,我們想要教導孩子說出「丟球」,在孩子只會說單音字「球」時,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現階段的能力,拿起一個球,等待孩子說「球」。在孩子熟悉單音字的使用後,可以漸漸增加難度,在拿起一顆球時,可以示範說「丟球」。誘導孩子自發的學會使用「丟球」這個片語。

表達性語言的初階vs進階提示

您看完影片以後,是否有理解該如何判斷孩子的語言能力呢?

您可以試著想想看孩子「理解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程度,並適時給予「比現階段能力再難一些」的指示,來幫助孩子進步。

遊戲能力分級

遊戲種類

1. 感覺動作遊戲

操作物體的遊戲,以反覆的抓、摸、拿等動作為主

2. 功能性遊戲

幫助孩子了解一個物品的功能,如:杯子拿來喝水、車子要前後滑動、車子要開在軌道上

3. 假扮遊戲

孩子學習把一個物品或人物想像成另一個東西,如:假裝用積木當糖果吃,假裝自己是媽媽要煮飯等扮家家酒形式的遊戲。

4. 交互遊戲(有規則的遊戲)

孩子可以和朋友一來一往的遊戲,互相借用玩具,甚至是分工合作,能力再好一點的孩子可以遵守有規則的遊戲,如:123木頭人、鬼抓人。

遊戲程度分級

看完以上的影片後,您是否能辨別孩子的遊戲能力屬於哪一種階段呢?您可以想想孩子現階段的能力在哪裡,並且適時給予「比現階段能力再難一些」的指示,來幫助孩子進步。

依據孩子的能力設定目標

1

選擇創造機會的方式

2

3

​學習給予合適的指示的三個步驟

簡易與進階要求示範、穿插難易要求​

​訪客人數

臺大物理治療學系 

幼兒行為研究室

吳晏慈

​副教授

100 Taipei, Taiwan 

​徐州路173F-317

+886-2-3366-8136

+886-2-3366-814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