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TPRT全名為Taiwan Pivot Response Training,為臺灣版的核心反應訓練,是一種奠基於行為治療模式(ABA)而發展出的居家親子介入模式。PRT為美國近十年來新興的介入方式,其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策略訓練孩子的核心領域,幫助孩子發展關鍵能力、降低問題行爲。
>> 關於TPRT
- 08
- 09
- 10
- 11
TPRT全名為Taiwan Pivot Response Training,臺灣版的核心反應訓練,是一種居家親子介入模式。PRT為美國近十年來新興的介入方式,已有相當多的研究成果顯示對於自閉類群障礙兒童的發展有良好成效。此模式透過改變兒童的核心領域表現:動機、對多重線索反應、及自發性,以促進兒童在更大範圍領域的改變,並且能夠使兒童將習得的技巧應用於生活情境中。可以加入核心領域的描述。PRT是奠基於行為治療模式(ABA)而發展出的一種居家親子介入模式。臺灣版和美國版的差別。
>>TPRT簡介
- 12
- 13
- 14
- 15
- 16
TPRT全名為Taiwan Pivot Response Training,為臺灣版的核心反應訓練,是一種奠基於行為治療模式(ABA)而發展出的居家親子介入模式。PRT為美國近十年來新興的介入方式,其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策略訓練孩子的核心領域,幫助孩子發展關鍵能力、降低問題行爲。
>> 關於TPRT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早前醫學上將常見自閉症型態分成4個亞型,包括廣泛性自閉症(autistic disorder)、待分類的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DD-NOS)、兒童崩解症(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及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將四個自閉症診斷統一稱為自閉類群障礙或泛自閉症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強調ASD是僅基於行為所定義的症候群,所以目前在醫學診斷上已無特別分類。
核心症狀分為兩大特徵:
第一特徵為社交及溝通缺損,兒童缺乏社會情緒的相互性、社交用的非語言溝通能力、發展及維繫關係的能力。
第二特徵為兒童出現侷限且重複的行為及興趣。
另外,ASD的症狀必須在兒童早期出現才可診斷為自閉症。
- 25
- 26
- 27
「ABC行為模式」運用 A前因 → B行為 ↔ C後果 的機制來認識孩子行為背後的因果關係。
>> 認識ABC行為模式
- 28
孩子發展能力不足或是表現出不合宜的行為,往往都和他們的「核心領域」有關。
在日常生活中運用TPRT的互動技巧,能夠有效訓練孩子的核心領域,進而幫助孩子擁有更好的語言發展、社交互動、減少行為問題,更能提升親子關係。
除了專業人員熟悉這些互動技巧,家長也學習運用這些互動技巧對孩子是更有幫助的,具有以下三種優點:
孩子能在一天中得到更多學習的機會。
孩子能在家裡及自然環境中,於每天的日常生活學習技巧。
孩子更能學會如何把技巧應用在別的情境。
使用TPRT互動技巧的優點:
容易融入日常生活、有效。
家長容易上手,滿意度高。
以孩子為中心,順著孩子的興趣去選擇玩具與活動,維持孩子的動機。
引起孩子較少行為問題,提供更正向的親子互動。
- 29
- 30
- 31
孩子發展能力不足或是表現出不合宜的行為,往往都和他們的「核心領域」有關。
在日常生活中運用TPRT的互動技巧,能夠有效訓練孩子的核心領域,進而幫助孩子擁有更好的語言發展、社交互動、減少行為問題,更能提升親子關係。
除了專業人員熟悉這些互動技巧,家長也學習運用這些互動技巧對孩子是更有幫助的,具有以下三種優點:
孩子能在一天中得到更多學習的機會。
孩子能在家裡及自然環境中,於每天的日常生活學習技巧。
孩子更能學會如何把技巧應用在別的情境。
使用TPRT互動技巧的優點:
容易融入日常生活、有效。
家長容易上手,滿意度高。
以孩子為中心,順著孩子的興趣去選擇玩具與活動,維持孩子的動機。
引起孩子較少行為問題,提供更正向的親子互動。
- 32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三個關鍵「核心領域」:「動機」、「對多樣線索的回應」和「自發性」。當孩子的核心領域建立起來時,孩子和環境擁有更多互動與學習,進而幫助發展其他「關鍵能力」,例如:語言、社會模仿⋯⋯等等。
動機
TPRT的訓練技巧強調,我們要提升孩子溝通或遊戲的「動機」,讓孩子有主動溝通的欲望、對遊戲感興趣,進而增強孩子的學習效果。
對多樣線索的回應
孩子對周遭環境的線索很敏銳,能同時接收多種訊息,例如:邊看故事書,邊聽媽媽的聲音。TPRT技巧會增強孩子對多樣線索的回應能力,讓孩子學習回應聽到的聲音與眼前的圖像訊息。
自發性
當孩子對溝通和活動感興趣,又能同時接受多樣訊息時,孩子的「自發性」就會提高,更主動地學習,使孩子在各領域的學習發展皆有所進步。
- 33
- 34
藉由摸索孩子的興趣與動機,TPRT幫助您創造合適的情境與「機會」,可以誘發孩子的行為、回應(例如:講話、模仿等等);同時根據孩子的能力和互動情形,做適當的難度調整與變化。
- 35
- 36
藉由摸索孩子的興趣與動機,TPRT幫助您創造合適的情境與「機會」,可以誘發孩子的行為、回應(例如:講話、模仿等等);同時根據孩子的能力和互動情形,做適當的難度調整與變化。
- 37
- 38
- 39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三個關鍵「核心領域」:「動機」、「對多樣線索的回應」和「自發性」。當孩子的核心領域建立起來時,孩子和環境擁有更多互動與學習,進而幫助發展其他「關鍵能力」,例如:語言、社會模仿⋯⋯等等。
動機
TPRT的訓練技巧強調,我們要提升孩子溝通或遊戲的「動機」,讓孩子有主動溝通的欲望、對遊戲感興趣,進而增強孩子的學習效果。
對多樣線索的回應
孩子對周遭環境的線索很敏銳,能同時接收多種訊息,例如:邊看故事書,邊聽媽媽的聲音。TPRT技巧會增強孩子對多樣線索的回應能力,讓孩子學習回應聽到的聲音與眼前的圖像訊息。
自發性
當孩子對溝通和活動感興趣,又能同時接受多樣訊息時,孩子的「自發性」就會提高,更主動地學習,使孩子在各領域的學習發展皆有所進步。
- 40
- 41
社交參與(Social Engagement)
指的是孩子和他人互動的能力,包含能夠輪流、初始語言、和他人一起玩、回應他人、獲得他人的注意、維持互動等。
TPRT訓練技巧能夠增強孩子和家長間的互動。社交參與是社交溝通(Social Communication)的基礎,當孩子能與他人互動,表示能夠把注意力放到對方身上,
才有辦法學習。
語言(Language)
指孩子理解並運用口語/非口語的語言溝通,表達需求以達成目標的能力。溝通的目的可能是要求、抗議、引起他人注意、評論、分享、回應等。
〖口語能力〗:孩子運用的字詞組合。
〖非口語語言〗:運用肢體語言溝通,例如手勢、眼神接觸、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
TPRT會引導您觀察並掌握孩子現階段的語言能力,訂定口語及非口語的語言表達目標,進一步訓練孩子在互動中使用自發性語言,以可以獨立溝通,不需他人協助為目標。
社會模仿(Social Imitation)
指孩子能透過觀察並模仿他人,以習得新的資訊與能力(例如:觀察學習),並表達對他人有興趣,進而誘發互動、幫助孩子更成功地參與各種社交情境。
遊戲(Play)
孩子的遊戲能力和語言發展緊密相關,因為兩者皆與*符號象徵思考(symbolic thinking)有關(*了解某個物件或是字詞代表某個意義),透過角色扮演的遊戲方法也能幫助孩子發展出更複雜的語言技巧。
遊戲是一個最自然的學習方法,孩子能夠透過玩樂,學習如何與他人交流,學習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抽象概念、創造能力、精細/粗大動作等。
TPRT互動技巧會教導您依據孩子的能力,變化遊戲、適當調整難易度,在遊戲中增強孩子的動機與發展。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社交參與(Social Engagement)
指的是孩子和他人互動的能力,包含能夠輪流、初始語言、和他人一起玩、回應他人、獲得他人的注意、維持互動等。
TPRT訓練技巧能夠增強孩子和家長間的互動。社交參與是社交溝通(Social Communication)的基礎,當孩子能與他人互動,表示能夠把注意力放到對方身上,
才有辦法學習。
語言(Language)
指孩子理解並運用口語/非口語的語言溝通,表達需求以達成目標的能力。溝通的目的可能是要求、抗議、引起他人注意、評論、分享、回應等。
〖口語能力〗:孩子運用的字詞組合。
〖非口語語言〗:運用肢體語言溝通,例如手勢、眼神接觸、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
TPRT會引導您觀察並掌握孩子現階段的語言能力,訂定口語及非口語的語言表達目標,進一步訓練孩子在互動中使用自發性語言,以可以獨立溝通,不需他人協助為目標。
社會模仿(Social Imitation)
指孩子能透過觀察並模仿他人,以習得新的資訊與能力(例如:觀察學習),並表達對他人有興趣,進而誘發互動、幫助孩子更成功地參與各種社交情境。
遊戲(Play)
孩子的遊戲能力和語言發展緊密相關,因為兩者皆與*符號象徵思考(symbolic thinking)有關(*了解某個物件或是字詞代表某個意義),透過角色扮演的遊戲方法也能幫助孩子發展出更複雜的語言技巧。
遊戲是一個最自然的學習方法,孩子能夠透過玩樂,學習如何與他人交流,學習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抽象概念、創造能力、精細/粗大動作等。
TPRT互動技巧會教導您依據孩子的能力,變化遊戲、適當調整難易度,在遊戲中增強孩子的動機與發展。
- 50
- 51
- 52
當我們提供了孩子回應的機會,下一步就是觀察他們的行爲。孩子們的行為將會決定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麽做,因此這階段的觀察非常重要。
- 53
目前ASD的介入方式很多元,如聽覺訓練、營養治療、音樂治療、職能治療、物理治療、感覺統合訓練等等。這些介入方式可被歸納為四大塊:
行為治療
飲食療法
藥物治療
輔助及另類醫學(CAM)
行為治療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及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行為治療為自閉症兒童提供結構化、組織化、及方向性的幫助,同時涉及家庭參與。
*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應用行為分析法)
ABA是最常聽到的行為介入方法,有顯著療效,目前已被醫療、教育單位廣泛接受和使用。ABA的概念是利用兒童的自發性行為,來鼓勵正向行為並去除負向行為,以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並養成良好的生活常規與習慣。
依據ABA原則發展出以下四種教學方法:
*DTT(Discrete Trial Training),分解式操作教學法,將一系列任務拆解成簡單任務,并獎勵正確回應及行為。
*EIBI(Early Intens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早期密集的行為介入,適用於5歲以下的兒童。
*PRT(Pivotal Response Training),核心反應訓練(本網站的教學重點!),以增加孩子學習動機、解讀孩子行為、增加孩子主動溝通為目標。
*VBI(Verbal Behavioral Intervention),口語行為介入,有專業語言治療師參與,著重在教導口語溝通技巧。
飲食療法
在飲食中排除特定種類的食物,如奶製品、穀麥類、甜食等。研究發現許多ASD兒童會對某些食物成分產生過敏反應,因此飲食療法的觀念是控制食物過敏原、維持腸胃道健康,並觀察孩子的行為有無改變。許多家長在試用這些方法之後發現孩子的行為和學習上有相當程度的改善。在欲改變孩子的飲食之前,應先跟醫生或營養師討論。
藥物
目前無藥物可完全治癒自閉症,但可幫助減緩某些症狀,比如精神亢奮、無法專注、憂鬱、癲癇等。
輔助及另類醫學(CAM)
為了緩解一些症狀,一些家長或許會尋求非傳統的另類醫學療法(Compli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包括特殊飲食、螯合劑、使用荷爾蒙、聽覺訓練等等。在開始某些治療之前,一定要先謹慎地搜集相關資訊,並且先跟醫生進行商討。
*資料來源
- 54
- 55
- 56
根據孩子的行為給予適當的回應可以用來增加或減少孩子的特定行為。給予的後果種類很重要,而且必須立即地跟在孩子的行為之後。
>>要點八:鼓勵嘗試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若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不具攻擊性且可引起孩子高度興趣,可以嘗試把這個行為融入教學當中。舉例:孩子若喜歡旋轉的風扇,可以請他幫忙打開風扇、把速度調快,或是和他玩假扮飛機螺旋槳的遊戲。
>> 要點一:取得孩子的注意力
- 64
- 65
我們可以嘗試運用孩子有興趣的玩具或活動,引導他們透過聲音、單字、詞彙來取得這些東西。靠近孩子能夠更容易取得孩子的注意力,而運用更活潑有趣的方法,讓自己和孩子都樂在其中,也可以模仿孩子的行爲,這些都可以增加孩子與我們的互動,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問個問題?引導至連結)
>> 要點一:取得孩子的注意力
- 66
- 67
一旦取得孩子的注意力,要及時提供孩子回應的機會,並給予清楚的指示。我們給孩子的指示必須要跟他正在做的活動有關,同時要配合孩子目前的語言能力,而且我們要表達的很清楚,不要夾雜太多其他的話。孩子的語言能力可分為接收性語言及表達性語言,前者為期待孩子可以明白並完成指示,後者則是期待孩子可以自發性地做出表達。接收性語言的程度可分為手勢、單音字、片語、句子,表達性語言則可分為尚無法語言溝通、單音字、片語和句子。故可以據所觀察之孩子語言程度,做出相應的調整哦。
- 68
這時候不需急著使孩子停止哭鬧/尖叫,否則孩子將習得「只要哭閙/尖叫就可以獲得自己喜歡的東西」,以後將難以改變。孩子喜歡的東西可成爲「增強物」,即獎勵,在孩子表現正確的時候給予增强物,可以使孩子增加更多好的行爲。故可以嘗試將孩子喜歡的東西與想要他有的表現連結起來,一致地給予獎勵、且對錯分明,孩子適應後就不會再哭鬧/尖叫了。
>> 要點六:直接相關的增强物